近日,教育部发布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覆盖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1434个专业总数的52.9%,占全国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总数的82.1%,其中,中职标准223项、高职专科标准471项、(中高职694项)职业本科标准64项。
一、新标准主要有哪些特点?
一是系统设计中、高、本教学要求。新标准对接一体化设计的《目录》,系统设计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三个层次的专业教学标准。对于不同层次的同类专业或相近专业,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强化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培养规格的逐层递进、课程设置的逐级加深、能力素质的逐步增强,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如,本次系统研制了中职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高职专科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职业本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中职数字影像技术专业、高职专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标准等。
二是进一步完善体例框架。新标准包含概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基本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等11个方面要素。与原标准相比,新增了概述要素、毕业要求要素,单列师资队伍要素,进一步强调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是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聚焦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民生紧缺领域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有效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内在因素与行业需求的外部因素紧密衔接,努力满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如,本次修(制)订了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航空智能制造技术等先进制造业相关专业标准,智慧农业(3.650, -0.07, -1.88%)技术、畜禽智能化养殖等现代农业相关专业标准,智能物流技术、工业节能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标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民生紧缺领域相关专业标准。
四是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培养。新标准紧密对接新产业(66.180, 1.60, 2.48%)、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下行业企业用人标准、职业岗位新要求,深入开展职业能力分析,科学确定专业的职业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要求中职、高职专科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职业本科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60%。综合考虑中职学生学业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明确校外企业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同时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引导职业本科学校围绕能力培养科学确定取得学位要求,明确职业本科专业一般不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将工艺改进、产品(服务)设计、技术(服务)创新、技艺展示、专利研发等作为毕业设计(创作)的重要内容。
五是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新标准将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鼓励选用形态丰富、易于更新的数字教材,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开展实训,建设、配备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等专业教学资源(deepseek)。
六是支持学校自主设置专业课程。
二、对我校的影响
(一)对我校中职的影响:原来的中职教育一直是迷茫的。包括家长、学生、学校。学什么、能干什么、将来能到哪里去?大部分人是模糊的。《新标准》给了明确答案。我个人认为我们中职的出路就是为高职、职业本科输送人才(说白了就是升学)。大家平心而论,中职毕业就得了业吗?能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吗?智慧农业、智能物流、智慧康健养老等都要高科技啊。时代发展太快了,学一项技能,谋一份职业,干一番事业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要终身学习了。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才是我们职教学生的第一要务。
(二)对我校五年制高职的影响:我们是本是一所中职学校,加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才有了高职。说实话对高职教育我们心里还是没底的,今天有了《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新标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希望各学院、系部抓紧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研讨,积极参加培训,结合苏州地方产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为相城高职教育迈出坚实的一步!


